5月24日,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聚焦学习“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数字经济,调查研究等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师德师风专题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学院党委书记吴跃峰主持会议并领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刘正、阮财斌、陈敏之作交流发言。

会上,中心组成员集体观看了学习视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传承弘扬“浦江经验”》,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重要批示精神。

吴跃峰对“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专题进行了领学,介绍了“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实施背景、历史成效和现实意义,传达了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相关学习精神。他强调,一是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个重要批示精神,学深悟践;二是积极为“千万工程”添砖加瓦,利用服务企业服务乡村、科技特派员助力山区26县、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三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领导干部深入寝室、实验室等一线开展下访工作,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在师德师风专题学习中,吴跃峰以“立德树人 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为题,带领大家重温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调研时勉励教师争做“大先生”的讲话精神,强调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时刻铭记自身使命,要以此次师德师风专项整治为契机,不断提升道德水准和个人修养,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刘正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深刻阐述,要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强化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融合发展路径,形成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策略。

阮财斌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分享《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他指出,作为高校教师和领导干部,要把调查研究融入日常、化为经常,多跑下去接地气、通下情,多走访寝室实验室、多跟学生交朋友、多了解师生需求,多提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
陈敏之对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 100 周年的贺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习近平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精神进行了领学。结合留学生“丝路青年”培养计划和目标,她指出,要从书信精神中汲取思想养分、凝聚精神力量,激发奋斗干劲,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在留学生教育中展现更大作为。

会上,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学生党支部书记、2023年度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姚超以《二十大“超”话直播间——自我革命 基业长青》进行现场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