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人民网、中新社、凤凰网、《浙江城市广播电视报》等媒体报道我院学生手绘红色地图事迹。该事迹得到了媒体的广泛传播,人民网、国家旅游局网、中青网等相继对此进行了转载。
原文如下:
浙江日报:浙江理工大学探索立德树人新路径
红色文化铸就青春血脉
国庆假期,一份电子红色地图在浙江火了。只要扫一扫,便能了解省内11市的111个红色景点的详细介绍。这份电子红色地图是由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亲手绘制的。
今年7月,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推出“手绘红色地图,寻访红色记忆”活动。“在绘制红色地图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也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大一新生高毓培说。为让手绘红色地图更完善、更准确,大学生们走访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等部门,向工作人员请教学习。
作为一所具有120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浙江理工大学先后诞生吴先清、夏衍、黄廷鑫等多位革命前辈。而今,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红色文化育人成为新时期浙江理工大学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红色文化育人既要落实在书本中、课堂上,让大学生受鼓舞、受教育,更要走向社会,在课堂之外寻找和把握历史的踪迹和时代的脉络。”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说,学校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rb.zjol.com.cn/html/2017-10/10/content_3087457.htm?p=-1
钱江晚报:有才哦!浙理工大学生手绘全省111个红色景点地图
带着娃把这些景点走一遍,你的朋友圈绝对比晒人头更有意义
本报记者郑琳通讯员方媛
国庆到了,1100万游客涌向杭州,你还敢去西湖吗?
与其在热门景点看人从众,不如带着娃走一些相对清静的路线。最近,浙江理工大学的一位学生,自制了一套浙江11个市的111个“红色景点”旅游地图。如果按图索骥,游玩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历史知识,很有教育意义,可谓三全其美。
从今年7月开始,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一直在开展“手绘红色地图,寻访红色记忆”活动,在前期绘制杭州、宁波、绍兴3个红色地图的基础上,9月,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主动接过了接力棒,完成了浙江省剩余8个地市红色地图,共计111个红色景点的绘制。
为了绘制红色地图,同学们特意聘请了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教授担任指导老师,走访了省党史研究室、省测绘局、省旅游局等部门,采访了新四军老战士,实地考察了红色景点,并拍摄了大量照片,收集了丰富的资料。
同学们绘制的红色景点,有的写实,涂上黑白块儿,令人身临其境;有的写意,勾勒几根线条,颇有艺术感;有的上了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形象。
这份地图做成了H5页面的形式,只要在地图上点击小红旗,就能进入相关景点的详细介绍。电子地图一经发布,就引来大量转发和点赞。
在杭州的地图上,有多达20个红色景点,大部分地方,连杭州本地人也不一定知道哟。
梅家坞村211号,还有个周总理纪念馆,这是当年的大队接待室,周恩来总理自1957年起先后5次来到梅家坞,将这里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
再比如,位于余杭仓前街道的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这个2000平方的陈列馆反映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余杭人创建全国首批无虫粮仓和“四无”粮仓的历史。所谓“四无”,就是无虫、无霉、无鼠、无雀。而仓前街本身也是一条民国风浓郁的老街,适合休闲游。
像这样的景点,整个浙江省有111个,一遍玩下来,基本就能掌握革命史啦。
“在绘制红色地图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也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发挥我的绘画特长,宣传红色文化,我很自豪!”大一新生高毓培说。
“浙江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国庆前夕手绘完成浙江11个市红色地图,一方面对学生是爱党爱国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宣传红色文化,倡议大家国庆进行红色游。”国际教育学院学工办主任卢跃华说。
“让孩子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浙江的张先生看了红色地图后,准备利用国庆带孩子去嘉兴南湖参观革命纪念馆。
据悉,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还将进一步完善浙江红色地图,并将推出全国各地更多的红色地图,宣传红色文化。
新闻来源网址:http://m.zjol.com.cn/mzjol/szb/qjwb.html?theDate=2017-10-03&link_text=content_3577563.htm?p=-1
中新社:浙江学子献礼国庆游
手绘浙江11地市111个红色景点地图
中新网杭州10月2日电(牛妍方媛)现正值国庆黄金周,许多在浙江想要游玩红色景点的游客是否苦于不知可以去哪玩呢?来自浙江理工大学(下称“浙理工”)的大学生创意手绘了浙江11个地市111个红色景点地图,帮助广大出行旅客出行游玩。
今年,国庆和中秋假期双节叠加形成八天“超级黄金周”,浙江依然是全国出行旅游的人气之选。据杭州旅游大数据平台预计,仅浙江杭州,这个假期就预计有1110万国内外游客涌入,比去年增长了大约13%,高铁到杭预定量已经是去年同期的1.4倍。浙江不仅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红色旅游资源也颇为丰富。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共一大旧址)、绍兴市鲁迅故居及纪念馆、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等10处景点,都被列入中央14部委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
从今年7月开始,浙理工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一直在开展“手绘红色地图,寻访红色记忆”的活动,在前期绘制浙江杭州、宁波、绍兴3个地市的基础上,9月,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又主动接过了“接力棒”,完成了剩余8个地市红色地图,共计111幅浙江红色景点的绘制。
为了绘制红色地图,同学们特约聘请到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担任指导老师,带领大家走访了浙江省党史研究室、浙江省测绘局、浙江省旅游局等部门,采访了浙江的新四军老战士,并实地考察了浙江的红色景点,拍摄了大量照片,形成了丰富的资料素材。
“在绘制红色地图时,我仿佛看到了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也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发挥我的绘画特长,宣传红色文化,我很自豪!”浙理工大一新生高毓培说。
同学们绘制的浙江红色景点地图,有的写实,用黑白块儿展现老景区的“沧桑”,令人身临其境;有的写意,用几根线条勾勒出景区的轮廓,颇有艺术感;有的上了彩色,鲜艳生动,活泼形象。
“浙江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我们在国庆前夕手绘完成浙江11个地市红色地图,一方面对学生是爱党爱国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宣传红色文化,倡议大家国庆进行红色游。”国际教育学院学工办主任卢跃华说。
为了方便游客查阅这款红色地图,浙理工的团队将地图做成了多媒体H5的形式,让大家只要点击链接或微信扫一扫,就可以了解浙江这11个地市111个红色景点的详细介绍、地址等内容。
“让孩子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浙江的张先生看了红色地图后,准备利用国庆带孩子去嘉兴南湖参观革命纪念馆。
据悉,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还将进一完善浙江红色地图,并将推出全国各地更多的红色地图,宣传红色文化。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10-02/8345701.shtml
浙江城市广播电视报:浙理工学子手绘浙江省11地市111个红色经典地图
用年轻创意铭记红色记忆
见习记者潘洋阳通讯员 方媛
今年7月开始,浙江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开展了名为“手绘红色地图,寻访红色记忆”的活动。他们通过走访、调查,亲手完成浙江省11个地市的红色地图,共计111幅红色景点的绘制。如果按图索骥,游玩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历史知识,很有教育意义,可谓三全其美。
111个红色景点背后,
是无数次的实地走访与调查
2017年7月,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团队,冒着酷暑来到杭州西子湖畔。他们要在这里发放一份关于杭州红色景点的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学生们发现:大部分杭州民众平均只知晓2-3个杭州本地的红色景点,外地游客更是知之甚少。就这样,一个手绘杭州“红色地图”,传播红色精神的想法便诞生了。
绘制初期,学生分为杭州、宁波和绍兴三个小队,先后前往当地实地调查。9月,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主动接过了接力棒,完成了浙江省剩余8个地市红色地图,共计111个红色景点的绘制。学生们说:“这个过程有很多想不到的艰辛,很多张地图都是在通宵达旦中一遍遍绘制、检查后才诞生的。”
团队成员告诉记者,为了得到一手资料,他们曾在夏天走访省党史研究室、省测绘局、省旅游局等部门。“有一次没有及时联络,赶到大门口才知道预约才能进去。我们在太阳底下,一边给学校打电话一边等待。终于在老师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进入部门,得到了最珍贵、真实的资料。”
陈操是团队中的大三学生,也是实地考察经历最多的成员之一。他印象最深的,是去绍兴慰问老红军战士:“我们在绍兴慰问了三个红军战士,两位爷爷一位奶奶。有一位爷爷现在身体不好,住在医院里。他和我是老乡。在那边,我们合影、握手,听他讲过去的故事。虽然他身体已经有些不便,但和他握手时,我仍能感受到强劲的力度与军人自强不息的能量。”同为大三的女生胡琛远探望了红军凤奶奶。她说:“奶奶告诉我们,自己曾经是童养媳,连名字都没有。参军后,她成为一名医生,部队给了她名字。她觉得非常荣幸,把这个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我们听。”
一笔一划勾勒出景点线条
一尺一寸精确绘制地图细节
大二同学俞晴,是团队中负责绘画的主心骨成员。她说:“前期的地图绘制,没有非常详细的资料可以参考。”每一张地图都需要重复修改,工程量庞大,细节多。“绘制地图要考虑到设计性。比如我们杭州的红色景点,一方面要绘制得足够完整,同时要展现出勃勃生机,还要把红色主题融入其中。这是一个很长的设计过程。”暑假期间,她每天凌晨都还在电脑前绘制,因为“每一个景点标注都必须精准,细节都要校对到位。”
大一新生郑麒麟,在军训时期得到了一个任务:绘制一处浙江省红色景点。绘制初期,他很迷茫:“白天要军训,晚上抽空画画。但绘制的景点环境又非常复杂,不知道怎么表现才好,花了很久时间。”加入团队后,他负责后期的审核任务。郑麒麟说:“每个市的红色地图,都需要好几遍文字的审核,确保没有差错。当时审核完了三四个市的文字,却没有审核景点地址,只能重新来过。”
绘图的同学告诉记者,绘制地图是一份困难的工作。很多景点在百度地图上只有粗略标注,没有详细展示,他们必须自己调查,精准细化到每一条街道。同时,不断调整、改进图中的比例尺等方面。现在这张红色地图成品,不仅具备了完善、充实的信息,也能保证其精准无误。
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未来的红色地图将更便利和完善
团队成员告诉记者,红色地图初次印刷了100份,已被一抢而空。地图发放期间,学生志愿者分散各处,向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我原来只知道杭州有西湖十景,没想到杭州还有这么多的红色景点,很值得一游。”在西湖苏堤上,来自云南的王先生欣然接受了学生们的“红色游”的邀请,转而前往附近的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学生们也来到了社区、学校。很多带着孩子散步的老年人会向他们索要地图,询问地图上景点的开放日期和详细位置,令他们充满了成就感。
为方便市民查阅,学生们还把这份地图做成了H5页面的形式。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红色地图界面。在地图上点击小红旗,就能得到相关景点的详细介绍。电子地图一经发布,就引来大量转发和点赞。以杭州为例,就有多达20个红色景点。如梅家坞村211号有个周总理纪念馆:这是当年的大队接待室。1957年起,周恩来总理先后5次来到梅家坞,将这里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
郑麒麟说,在地图绘制过程中,想起了爷爷家里挂着的毛主席画像:“原来觉得红色记忆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才知道人不能忘本。没有老一辈当时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团队合作也让他们获得了全新的成长体验:“如果没有大家的合作、凝聚力和强烈的意愿,我们肯定不会坚持到现在。”
“找到年轻人接受红色教育的切入点很难。这种创新的方式,能让更多年轻人主动了解到中国的重要历史!”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季晓芬为学生们的创意点赞。
学生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浙江红色地图:“准备印刷成小册子,放进浙江省的111个红色景点,发放给大家。”今后,他们也会力求推出全国各地更多的红色地图,宣传红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