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浙江理工大学办学125周年,共建服装技术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交流平台,促进国内纺织服装高校协同创新,加速实验室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10月24日,在浙江理工大学科研院、研究生院指导下,由国际时装技术学院、服装学院主办,《丝绸》、《现代纺织技术》学术支持,服装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一次青年学者论坛在临平校区图文信息中心827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院长刘正主持。

会议伊始,浙江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杨晓刚发表致辞,他强调服装是与产业结合紧密的学科专业,服装的研发与制造、检验与测评、数字化技术等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服装企业效益,提升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国内服装技术实验室的协作,促进服装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校企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助力高层次服装技术人才培养。

致辞完毕后,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奉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服装智能设计与制造校企联合中心主任唐正宗、武汉纺织服装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学为在图文信息中心8楼平台举行了服装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联盟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来自各学校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了学术主题汇报,并与在场及线上参会的师生进行了热烈、深入的学术交流。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沙莎围绕基于数据驱动,就针织服装动画生成关键技术进行了生动详细的讲解。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服装智能设计与制造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唐正宗,围绕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图像识别技术、匹配算法及相关设备。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侯珏老师采用生成对抗网络研究服装的二维虚拟试衣,对相关原理、技术路线进行了生动详细的介绍。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迟诚老师,基于特征点标记和身体部分分割的新型参数,展开了三维人体建模方法。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吴龙基于有限元法,对于孕妇电磁屏蔽服的屏蔽效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在场师生展开了跨空间的交流。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装技术学院特聘副教授翟丽娜,介绍了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及在热功能防护服装方面的应用研究。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薛家和,汇报了基于图像风格迁移技术的服装图案智能化设计。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夏静,介绍了基于功能型文胸模杯的弹性分布的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涛介绍了服装款式图识别及样板转换方面的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练婉婷围绕个性化定制,以压力袜织物结构形变与压力建模展开了研究汇报。
服装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服装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校企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搭建青年学者互动平台,打造高层次服装技术人才培养建设范式,共同谱写国内服装技术创新发展的新篇章!